響應國家號召 光纜的一帶一路
發布時間:2017-09-11 14:53 被閱覽數: 次 來自:長光通信科技江蘇有限公司
自“一帶一路”提出三年來,中國通信行業企業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則,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又將為中國通信企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1494589222388450.jpg
“‘一帶一路’提出三年多時間以來,中國從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國際產能合作這兩個主要方面,推動了一批重大的合作項目啟動建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西部開發司負責人歐曉理表示。
而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生力軍,中國通信企業也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運營商的主導作用
中央企業積極響應國家倡議,把“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中央企業“走出去”的重點。這些企業充分運用自己在技術、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優勢,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積極“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據了解,三年多來,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共有47家企業參與、參股或者投資,或者和這些國家的企業合作共建了1676個項目。
在“一帶一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上,國內三大運營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肩負了多項跨國光纜的建設任務,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提供助力。
日前,三大運營商都發布了各自的“一帶一路”建設情況和未來規劃。
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來以后,中國移動積極響應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大通信信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力度,提供質優價廉的通信信息服務。
在通信能力上,三大運營商重點建設多條陸地和海底光纜系統。其中,中國移動打造連接全球的通信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積極推進多條跨境光纜等重點項目建設,籌劃建設亞洲、歐洲和美國等方向新海纜和新的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中國電信計劃未來三到五年投入10億美元,打造“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區域信息高速公路,計劃重點推進四大先導性重點項目。中國聯通圍繞“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自主建設中緬國際穿境陸纜系統;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在提升完善傳統的中-蒙-俄-歐、中-俄-歐方向歐亞陸纜電路容量、性能基礎上,拓展烏魯木齊-中亞-西亞方向新路由,推進建設烏魯木齊區域性業務出入口局,支撐帶動經濟走廊實體經濟建設;沿海上重點方向,中國聯通發起與沿線19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建設亞非歐1號海纜,將與東南亞-中東-西歐5號海纜配合使用,在國內運營商中率先形成海上絲綢之路的雙海纜覆蓋。
在資費上,三大運營商將降低國際漫游、國際直撥長途資費水平。其中國際漫游資費方面,中國移動于5月1日起全面推出“一帶一路一元”漫游資費,同時大幅下調了國際長途直撥資費。中國聯通于5月下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熱門、重點方向的國際長途直撥資費。
在通信合作上,三大運營商通過與國際組織、入股當地運營商的方式,參與“一帶一路”通信合作。其中,中國移動通過GTI,吸引更多通信運營商支持TD-LTE技術,擴大TD-LTE網絡的國際覆蓋。中國聯通加強“一帶一路”全方位通信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加快機構設立、加大投資力度,構建“一帶一路”合作生態圈。
光企加速“走出去”
與央企相比,國內光通信企業沿“一帶一路”布局的步伐并不慢,而且策略還更加靈活。
總體上來講,光企“走出去”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將產品銷往這些海外市場,參與當地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最基本的策略,側重海外貿易。另一種是通過投資自建或者收購的方式在海外,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生產基地,就近生產光纖光纜產品,輻射當地及周邊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內排名靠前的幾家光通信企業已將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一半以上的海外市場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同時,這幾家光通信企業還在東南亞、中亞、非洲等地區投資建設或收購十余個生產基地。
其中,長飛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緬甸和南非建設了三家光纖光纜制造廠,在海外的第四個項目也已簽署。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也將是長飛國際化發展和延伸的重點。
亨通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沿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亨通還沿著“一帶一路”加快全球產業布局,推動企業“走進去”、“走上去”。下一步,在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大背景下,亨通將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全力參與沿線國家建設,加快打造全球化運營的國際化公司。
烽火主要向海外輸出網絡部署、網絡支持、信息集成等網絡方面的服務,業務覆蓋亞洲、非洲和南美洲三大洲,涉及50個國家和地區。
中天科技從2013年開始,相繼在海外設立工廠,至今已建成的4家工廠中,布局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有印度工廠、烏茲別克斯坦工廠及印度尼西亞工廠。
富通集團目前海外業務支點設在泰國,于2012年斥資5億元在泰國建成了東盟地區規模最大、最先進、品種最為完整的現代化光纜工廠,建成了高品質全面的光纜檢測中心,富通借此全面服務于包括泰國在內的東盟各國以及中東、北非乃至歐洲等地。值得注意的是,富通集團和華立集團聯手在墨西哥新萊昂州首府蒙特雷合作設立北美華富山工業園,在國內幾大光通信企業中,率先將生產基地扎進了北美洲和美國的后花園。
除了國內五大光通信企業,其他較有實力的光線纜企業也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
從國內光通信企業的海外戰略來看,輸出產品已不再是最終目的,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生產基地,與當地及周邊地區共建光通信產業,共享光通信最新科技成果已成為現階段國內光通信企業“出海”的主旋律。
“三共”原則下的大機遇
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遵循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共”原則,解決了“怎么建”、“誰來建”和“為誰建”這三個核心問題,其中體現的是一個“共”字,是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利益捆在一起,希望與沿線各個國家和地區在很多領域展開廣泛的合作。在此過程中,中國通信企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歐曉理認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際產能合作將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合作的重點領域,并由這兩個領域的合作帶動其他各個領域的全面合作。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中一項重點內容就是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主要由國內三大運營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主導。據了解,在這一點上,國內三大運營商已經做了詳細部署。
在移動通信方面,中國移動借助GTI平臺,推動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部署了99張TD-LTE網絡,其中“一帶一路”沿線21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39張TD-LTE網絡;中國聯通通過積極探索5G技術、加快部署物聯網、推進SDN/NFV網絡轉型,致力布局智能網絡。
在固網方面,三大運營商主導和參與建設了連通亞非歐大陸的陸上和海底光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信息高速互聯互通保障。
運營商參與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國內交換機、光纖光纜、光元器件、天饋線等通信設備和線纜廠商產品快速輸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內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不同的是,參與“一帶一路”沿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要遵循“三共”原則,這就意味著國內通信設備廠商要在各個領域與國際知名通信廠商展開全面競爭,這將對國內廠商產品質量和品牌知名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國際產能合作重點在“合作”,因此不僅僅是很多企業所強調的“走出去”。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劉衛東認為,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誤解,即“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走出去”,這是相當有風險的認識誤區。
當然,“走出去”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其戰略基礎。為此,對于國內廠商而言,這里所講的“走出去”,不僅僅是指產品輸出,更多的是“授之以漁”。
中國之所以提倡“一帶一路”建設要遵循“三共”原則,最大的原因在于“一帶一路”沿線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這里剛剛開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目的是要解決建設和發展的問題,這就為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了機會。
根據以往的經驗,國際產能合作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向當地銷售產品,參與當地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第二個階段是在輸入地投資建廠,帶動當地的制造業發展,解決當地基本就業問題;第三個階段是在輸入地設立研發中心,吸納當地高端人才,研發適合當地市場的定制化產品。
目前,國內很多企業已經經歷了第一個階段,目前正處于第二個發展階段,且有了一定的建設成果。但是在這個階段上,中國企業多在能源、運輸、基建等領域能夠深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當地投資實體項目,而制造業,特別是通信制造企業,將生產基地多設于東南亞、東亞、非洲南部等地區,中亞、非洲北部等欠發達地區尚屬空白。
當然,在一個地區投資建廠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著較為復雜的人文地理環境,因此需要央企承擔更大的責任。
為此,肖亞慶表示,國資委對推動央企“一帶一路”建設歷來高度重視,一是引導企業把“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中央企業建設的一個重點來做。二是鼓勵中央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一些重點項目的建設,這些重點項目正是中央企業技術、資金、管理和人才優勢所在的地方。這些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優勢的發揮,必將會對這些重點項目的推進和盡快見效產生積極的作用。
不過,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也要扮演重要的角色。畢竟與央企相比,民企更靈活,在某些領域也更專注,容易做出一定的成績。對于這一點,國家也是持開放態度的。相信在央企、民企等國內各類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在“三共”原則指引下,“一帶一路”建設會惠及沿線所有國家和地區。